智慧口岸,小眾行業的大市場
我國幅員遼闊,國土面積達960萬平方公里,陸地邊界線和大陸海岸線總長4萬余公里。其中,陸地邊界線長2.2萬余公里,與14個國家接壤;大陸海岸線長1.8萬余公里,與8個國家海域相鄰或相向。因此,我國又是一個邊海防大國。截至2020年5月31日,全國共有經國務院批準對外開放口岸310個。
口岸就是國門,守住國門、守好國門,是海關和邊檢的光榮使命和神圣職責。
治國先治邊,我國公路、海港、空運口岸邊檢站占國內總邊檢市場總量的80%。邊檢主要是在對外開放口岸設立出入境邊防檢查機構,實施出入境人員和交通運輸工具的查驗管理、口岸限定區域管理、防范查處非法入出境活動等。
邊檢建設是一項長期性的系統工程,點多面廣,需要借助先進技術設備和科技信息化手段,對邊境口岸實行可視化、聯網化、智能化管理。
近年,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的賦能和應用,為邊境口岸管理帶來了更強大的科技支撐,從而開啟了我國“智慧口岸”建設的新紀元。
智慧口岸發展方興未艾
引進先進技術,建設智慧口岸,提升口岸管理和服務能力,已經成為許多國家的共識。
日本機場和港口過去通常通過X光安檢儀等設備尋找非法藥品和爆炸物等可疑物品。為了輔助目視檢查,日本引進了AI技術,利用人工智能讀取此前積累的圖像數據,通過X光照片排查可疑物品。
此外系統還能夠分析海關在貨物進出口和旅客出入境時取得的數據,判斷在哪些情況下走私的可能性高。
近年日本還引進了AI無人機,利用AI無人機,強化口岸及周邊的走私監控。2017年開始在部分海關應用,并計劃在2020年舉辦的東京奧運會(因新冠疫情已推遲到2021年舉辦)之前全面導入,強化口岸安檢。
在其他國家,在海關和出入境審查環節采用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的趨勢也在不斷增加,比如巴西,為安全舉辦里約奧運會,2016年就在海關引進了面部識別系統;美國也正在推進導入人工智能入境審查系統,同時還在開發其他無人設備。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邊貿往來日益頻繁,從而給邊境口岸管理帶來嚴峻的挑戰和壓力。傳統的口岸管理手段已經難以適應邊境口岸發展和管理的要求,必須借助現代科技信息化手段,提升管理能力和效率。
近年,我國海關和邊檢部門為嚴厲打擊非法出入境和走私販私等違法行為,積極引入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應用,深化口岸管理創新,積極推進智慧口岸建設,取得顯著成效,有力地維護了出入境口岸的安全和穩定。
智慧口岸是數字化轉型的創新實踐。通關一體化、智慧監管、大數據、智慧緝私、區塊連、關檢一體化等,成為智慧口岸的發展趨勢。
AI,加快口岸管理創新和數字化轉型升級發展
智慧口岸是指借助物聯網、傳感器、云計算、決策分析優化等技術手段對口岸各核心的關鍵信息進行透徹感知、廣泛連接和深度計算,從而實現各個資源與各個參與方之間的無縫連接與協調聯動,對口岸管理運作做出智慧響應。
采用數字化手段、利用先進技術打造“智慧口岸”,實現口岸的高效管理。智慧口岸,是促進和加快口岸管理創新轉型升級的重要手段。
2019年3月,港珠澳大橋珠??诎堕_通5G基站,成為“全球首個5G試點口岸”,完成了5G網絡覆蓋,結合口岸服務,創新性的將5G與口岸的通關服務與運營管理結合起來。
例如,在通關服務方面,口岸態勢感知系統利用5G特性獲取口岸的多維數據,并實時進行AI分析,在口岸的服務門戶上實時呈現通關暢順度及相關視頻,為公眾的通關與出行提供重要的決策參考。
港珠澳大橋珠??诎妒切聲r期智慧口岸建設的典型樣板。經過兩年的建設,珠??诎?ldquo;基于5G的智慧口岸應用項目”初步建成人工智能應用系統、物聯網應用系統、口岸態勢感知系統、可視化智慧運營管理平臺,以及集出行服務、通關服務、商旅服務、信息發布等服務內容于一體的一站式智慧服務門戶,初步實現口岸運行智能化、綜合管理高效化、指揮調度可視化、通關服務便利化。
通過智慧物業、智慧交通、智慧商業、智慧物流、智慧文旅等平臺的建設,為公眾及企業提供一站式智慧化服務,實現人、車、貨高效通關與集散。不但通關,甚至停車都實現了無人化。旅客可以通過基于5G的智慧口岸“智能停車場”系統,獲得預約停車位、反向尋車、空位尋找等服務。